

天气晴朗,风和日丽。老爹老妈早早起床就开始收拾着准备去赶集。今日腊月初十,过年还有二十天了,自然要早点去。
本以为老爹老妈去赶集了,自己会在家蜗居一天。结果三姨妈来了,开着电动车,接上我,欢欢喜喜地去赶集咯。天气好,穿了我的红袄袄,心里是那种挡不住的乐劲儿。
一路上,南来北往的电动车,小汽车,车水马龙,我伸出手,想贪婪地触摸这一份荡漾在空气中的年味儿!一时激动,大声喊到:又是一个艳阳天,2017年,鸡年大吉。
刚刚到了加油站过,我就开始问三姨,我们的电动车停到哪里?三姨讲,今年开始卖年货的不允许在街道里摆摊儿了。我们一路向着东桥头走,人越来越多。
说到赶集,我们湖里人可是最有发言权呢!哪个乡镇都有自己的集日。拿我们东湖镇来讲,我们逢五,十就是我们的集日。我老爹老妈也算是东镇集上的常客了呢。
小时候,我们家摊位短,生意小,爸爸妈妈开着三轮车。每次赶集时候,总是要把我们姊妹两个拉上,穿上厚厚的棉袄,坐在三轮车上就跟着去。在集上陪着爸爸妈妈站上一天,看一天的摊位,下午回来时候,就盼望着妈妈给我们买的那一碗酿皮子和那一包麻辣条。后来,爸爸妈妈发展地好了一点,我们家又换了一个大的三轮车,每日里,依旧寒来暑往地赶集,可惜我们姊妹两个长大了,只会在假期里去一趟集。去了,逛一圈儿,打道回府,酿皮子还是会吃。对,还有麻辣粉。吃一碗麻辣粉,喝三碗卤汤汤。那时候,麻辣条已经很少见了,也不会刻意地要求妈妈给我们买辣条。
“马婷,走,我们快点去你妈妈那边”三姨催着我,可惜那一路的熙熙攘攘地,比肩继踵,根本走不开。卖花糖,花生,瓜子儿,猪蹄子,带鱼,鸡腿……目不暇接。春联,花炮,也是多种多样。等到了爸爸妈妈摊位前,生意还行,和老爹老妈打过招呼,就开始调皮了。红色裤头上的福字,老爹给我一扫,一个友善福。红色宝带上面福字,一扫一个爱国福。我欢欢喜喜地就又开始逛。
卖酿皮子的姚叔叔家提上一份儿酿皮子,排着队炸油糕的阿姨看见我就乐了,还要给弟弟带上几串儿烧烤。好像吃货就是这样。
下面就应该给大家分享一点点我们的赶集乐事儿。关于我爸爸妈妈赶集的趣事。
有一次,一顾客来我们家买东西,买了一条秋裤10元钱。这个是和我妈妈商量好的。去爸爸那边付钱的时候,爸爸说是11元。然后那顾客说:“你这个老哥,你的妈都说十元钱,你非得卖个11……”此时此刻,玉婷问我妈妈的心理阴影面积多大?
某日一女士来我们家摊子前买东西,爸爸顾客来了就应该问“大姐,您要点啥?”
忽然,那女子开始不乐意“我还没有结婚呢!”
爸爸也尴尬了。因为那女士围着方巾,戴着口罩,爸爸也没有看出来她是结婚还是没有结婚。咦咦咦,这赶集也是个技术活呀。
真的,赶集,虽看着熙熙攘攘,过年时候可以赚钱。但是,这份罪,人是很难受。这么冷的日子里,站上一天,下午回来脚冻僵了,手冻坏了。脸也吹坏咯。夏天,那么热,搭上个帐篷,就要直直地站上一天。有时候皮都晒着炸爆了。看着爸爸妈妈这样,心疼。生活不易。
今年光景也不是很好。农民们都没有钱,但是年关近,还是要出来办年货,准备着过好这个年。
走在街上,想起了温家宝总理说过,想要知道农民的事,就得去农田地。过年了,我宅在家里,感受不到那份年味儿。等走进了东镇集,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份年味儿。又和以前一样,开始期待着过年。也想着,在上学前,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赶集,和小时候一样,帮着他们卖东西,体谅体谅他们。他们辛苦了。
玉婷在集上,拍了一路小视频,一堆照片,把这份印记定格时光里。记得玉婷和大家讨论过,如果乘着民勤号时光机,想回到哪里?今日玉婷,回到了自己想要的曾经,满足了。
回来的路上,看着满满的一电动车的货物,心满意足。三姨又开始盘算着,下一个集日,还缺点啥,准备好咯。
仰头,天蓝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