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原创 义田农学院 2018-02-06 19:08:07
“有点儿力气儿的年轻人宁可去建筑工地搬砖,也不会来这里干农业!”——某繁华城市郊区的某采摘园负责人说道。
可以很负责任的说,在眼下没有任何一个行业,比起农业来,更需要年轻人了。
如果,你有机会去拜访上100家以上的农场(即使是高科技型的规模化农场),你会发现几个很有趣的规律:
1、在农场里,最年轻的人,往往是农场的老板或者老大。
2、在农场里,如果你看到了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,放心吧,不是女鬼,绝对是某某农业学校来实习的大学生。
3、在农场里,你看到得 ,在干农活的,往往都是大爷大妈大姐大叔.......因为除了这些人,没有年轻人去干农活。
这是一个普遍现象,也是一个典型的痛点——中国年轻人都在脱离农业。
紧,以后可以机械化生产,可以智能化生产啊!等土地一规模化,一集约化,都不需要那么多人进行农业生产了。
问题是,今天的农业很多时候还是10年前,至少是10年前的那一批人在干农业。
他们的典型特点是:身体力行、任劳任怨、经验丰富........
就是只会卖力气、不懂变通、难以接受新事物、没有学习创新能力!
比如,很多人觉得中国农业的技术落后,其实不然,很多农业的先进设备都可以在中国生产了,价格也不贵。我们曾经拜访过一家农场,它的智能化农场管理设备、水肥一体化设备、物联网温控设备等等,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。
原因何在?因为整个农场只有农场老板一个人会用!其它人年纪都在50岁左右,手机用得不是智能手机,电脑更是没接触过,看温度只认水银温度计........
在他们的眼里,设备是很好,但是还是不如他们的经验管用。而且,每天多往棚里跑跑,也能锻炼身体,为什么要坐在电脑前看这屏幕上的数据呢?
农场里,很多老人表面上和内心里,都是这样想的,认为农场用这些管理设备、管理系统、生产设备、生产系统,就是乱花钱,就是做样子。
农场老板呢?也只能这样由着他们了,没办法,农场招不到年轻人!还得指望这些老人来把农业干下去。
一座大山就这样就落在了我们农业高科技化的道路上!
技术再好,设备再先进,管理再系统,对不起,我们不会用,我们不想用!连基本的农业管理新理念都不接受,还怎么往下去做智能化农业、高科技型农场?
越来越多的农场老板也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,2017年下半年,我们去农场时,很多农场老板就问我们的工资是多少,看看能不能也以同样的工资招来年轻一些的人?
我们也分析了一下,农场为什么招不到年轻人?
真正的原因在于,年轻人对农业的认知出现了偏差。
包括我们在内,都认为进农场的就一定是要学农业的,就一定是要去干农活。其实不然,很多农场都已经发展到了形成一个规模化的企业的程度,只是差人才了。
但由于种种宣传上的原因,导致年轻人对农场没有什么兴趣,产生了极大的误解。
吃苦耐劳是褒义词,是优秀的品质,但当每一个人都喊着去农场要吃苦耐劳,干农业要吃苦耐劳时,能有福不享去农场吃苦耐劳的人有几个?
所以,不妨我们所有人在谈到农业时,多讲讲科学化管理、多讲讲高科技设备,或者告诉年轻人,这里有网、有wifi、还有免费的水果和午餐......